EN
  • News Center

中国到2030年失能人口将达1亿

近期,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联合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指数课题组等机构发布了《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下称“蓝皮书”)。蓝皮书称,我国医疗和养老资源床位数呈现“东丰西瘠”的地域分布特征,医养结合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快速增长但床位空置率高、护理员队伍水平低及政策落实难等突出问题。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表示,养老服务不能只谈总量,更要关注有效供给,要重点满足失能失智高龄老人照护的刚性需求,还亟须建立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的15分钟急救体系。

01、失能失智挑战养老服务
蓝皮书称,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达到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与此同时,到2025年我国失能总人口预计将上升到7279.22万人,2030年将达1亿人。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2018)对2017年、2018年失智人数统计等数据预测,中国2020~2030年的失智症患者各年龄阶段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例如,2030年75~79岁和大于85岁高龄失智症患者。这表明,老年人口照护问题即将面临的失智患者人口数爆发与确诊率有待提高且需要匹配合适的医养资源配置。

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老年人口照护问题日益凸显,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生育水平下降、生活观念变化、家庭小型化趋势、人口流动增加及妇女劳动力市场参与率的提高等因素,家庭长期照护的功能逐渐弱化。



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至2019年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减速增长,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量在2014年和2018年增速出现洼地。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等90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实行先照后证。自此,一系列推进养老市场化政策持续出台。近年来,大量的社会投资转向养老,新出现的养老社会组织和企业呈高速增长趋势,养老机构床位数量的全国增长率从2014年-20%提高到了2019年的15%。

杨燕绥认为,失能和失智是刚性需求,这两个群体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需要有更专业的机构来提供服务,在2030年“63婴儿潮”人口进入失能失智高峰前,我国必须尽快培育和构建服务失能失智人群的养老机构和体系。



微信图片_20220707101417.jpg

02、医养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医疗和养老资源床位数呈现“东丰西瘠”的地域分布特征。从医疗机构的数量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省市医疗机构数量基本都在中等及以上水平,而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市医疗机构数量基本都在中等及以下水平,西部中等以上水平且比较稳定发展的省份只有四川和陕西,东北中等以上水平的省份只有辽宁。

从养老机构的数量来看,我国中小型规模养老机构数量最多,总体水平也呈现“东丰西瘠”的地域分布特征。养老机构数量随着规模的增大先增后减,中等规模以上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其中有50~100张床位养老机构数量最多。

蓝皮书称,我国养老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其中西部养老资源分布尤其不均衡,比如四川省公建民营、公助民营和社会团体性质的养老机构数量都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而西部的其他省份各种性质的养老机构数量都处于中等以下水平。

微信图片_20220707101440.jpg

相对而言,东北地区虽然医疗事业相对较不发达,但养老事业相对较发达,养老机构床位空间分布整体差异性较小,养老资源分布较为均衡。原因可能在于东北地区比较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且养老相关政策实施效果较好。

杨燕绥表示,蓝皮书对20个城市的调研发现,中国养老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城镇化、伴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家庭养老正在弱化,居家养老正在强化,现代社区的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是养老服务进社区,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急诊急救的需要高于其他需要,心脑血管疾病和跌伤均需要15分钟急救圈,将基本保健(含急诊急救)作为民生保障的基础设施应嵌入社区,是完善我国养老体系的一个艰巨任务。
上一篇:失能老人5个护理等级的划分
下一篇:民政部:我国各类养老床位数达到807.5万张,同比增长7%

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姓名:
手机:
邮箱:
留言内容: